6月的一天,第三实验小学党支部收到一封来自家长的感谢信。在信中,家长说:“教我们数学的张明翠老师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自从担任班级的数学教学以来,早来晚走,兢兢业业。原来我孩子的数学成绩是20分,我们在外面请家教补习了很长时间,也不见提高。张老师主动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供吃供住,不收一分钱。经过张老师的耐心辅导和关爱,孩子考出了78分,我们全家都非常感动。我与老师未曾谋面,但老师的大爱,我们将永远铭刻在心……”
的确,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口皆碑的好老师。
张明翠老师自197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上。作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她,始终认为“做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把课讲好,更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张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做就是36年!
一、讲明白每节课,让孩子们天天都有收获
张老师认为,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有过硬的知识基础,必须不断地学习完善,让新的知识、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技能,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新步伐,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张老师积极参与电教培训,掌握了现代教学技术,会制作比较实用的教学课件;课堂上,张老师根据需要,灵活地应用电教设备,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上,她开动脑筋,钻研业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
小学生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张老师就努力设立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望;学生遇到困难,她就帮助克服,为学生树立信心,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喜欢上张老师的课,甚至一想起她,心里就会高兴起来。
二、从细微处着手,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张老师经常说:“我们当老师的要理解、宽容孩子们的小错误,正确指导他们如何做,还要让家长体会到我们对孩子的真心付出,家长才会放心,才会信任我们。”
一天下午,张老师刚进教室,刘婧娴就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的转笔刀丢了。”班长闫续接着说:“老师,是同学给传丢的。”原来,刘婧娴新买了一个小房子形的绿色大转笔刀,又漂亮又好用,同学们也很喜欢。刘婧娴很热心,把转笔刀带到班级,让大家一起用。可是现在,转笔刀不见了,大家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张老师看着大家,微笑着说:“不会丢的,刘婧娴的转笔刀帮助了那么多同学,一定是传到谁那,忘记了。下课后,同学们会帮你找到的,我们先上课,好吗?”一下课,张老师马上说:“快看看自己的课桌,帮刘婧娴找找转笔刀。”很快,王浩同学就把转笔刀拿出来了。张老师举着转笔刀说:“刘婧娴,你的转笔刀在这。”张老师笑呵呵地看着王浩,什么也没说,心里却有一种成功感,因为她只用几句话就解决了问题,不仅表扬了刘婧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还让王浩及时改正了错误。
一天,肖光泰同学递给张老师一封信。原来,他爸爸在工地干活时,从楼上摔下来,残废了,只能躺在床上,妈妈离家出走了。现在,家里只有肖光泰的大伯照顾着,孩子很悲观,不想活了。放学后,张老师来到肖光泰家,送给他们200元钱,鼓励全家人坚强起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第二天,张老师号召全班同学伸出双手,为肖光泰奉献爱心,短短的一周内,同学们为肖光泰捐款、捐物约1000余元,让这个曾经厌世的孩子重新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
三、做妈妈型老师,让孩子们感受到爱
张老师知道,教师的一言一行、衣着打扮,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她特别信守“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至理名言。
上学期,张老师领四个数学不及格的学生回家里补习,每个清晨和傍晚,张老师都给孩子们做香喷喷的饭菜,吃饭时,她表扬孩子们在学校的良好表现,鼓励孩子们再接再厉;饭后,她认真地给孩子们补课,只要有一点点进步,都赞不绝口。家长们特别感谢,给张老师钱或物品,都被退回。家长们一起来到学校,给学校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张老师真诚地说:“其实这不算什么,孩子们没学好,我也有责任……我喜欢孩子们,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地吃饭、认认真真地学习,我真高兴。”在张老师的带动下,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了,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在毕业考试时,全班同学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张老师就是就是这样一位辛勤耕耘的园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朴实而无华,平凡中见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