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东昌区教育信息网>>教师风采>>教师频道 >> 正文
 
扎根农村 爱在校园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9-04 15:40:00

  崔新洲,1995年毕业于通化幼儿师范学校,带着美好的梦想,成为回到米营小学最年轻的教师。面对着家乡父老,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满腔热情,决心做一个有作为的乡村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那一年,他刚满21岁。校领导信任这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就把重担放在他的肩上:崔老师任教的第一个班级纪律差,学生调皮,学习成绩在全镇12个班级中连续两年排在最后面。崔老师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努力地寻求方法。他通过家访,了解了14名同学的基本情况,通过一次次和学生的亲切交流,了解了同学们成绩差的原因。虽然在14个学生的集体里有4个智力偏低的孩子,但是,崔老师仍然坚信,每一朵花都会绽放美丽。有一次,他讲完例题,让学生做练习,忽然,静悄悄的教室传来一阵哭泣,原来是一名女同学因为没有掌握计算方法急哭了。这位女同学抽噎着说:“老师,这些题我都不会,大家又会说我笨,我不想给大家拖后腿。”崔老师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一名多么有集体荣誉感的孩子啊!正是学生这样一句真心话,让崔老师真正认识到教育的真谛并不是成绩的好坏,而是如何育人。他坐到女同学身边,耐心地给孩子讲题,崔老师一会画图,一会打比方,一会讲故事,女同学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于是,崔老师对全体同学说:“以前同学们认为她很笨,今天我认为她并不笨,现在她会做很多类型题,她多么聪明。最为可贵的是,她不愿拖大家的后腿,说明她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孩子,这一点,她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都会热情地帮助她。”在崔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小升初考试中,这位女同学语文和数学两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在她的脸上多了一份笑容,多了一份自信。现在,这位女同学已经成家立业,每次见到崔老师,她都笑着跑过来和老师打招呼,总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班级里的所有同学都深深敬爱着崔老师,家长们也深深信服这位年轻的教师。一位家长经常同邻居们说:“我们家张宇,最喜欢上崔老师的课,他讲课生动有趣,一听就会。”在家长的支持下,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步,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了全镇第二名的好成绩。所有的人都牢牢记住这个年轻教师的努力,所有的人都在为这个创造奇迹的年轻教师喝彩。   

  一九九八年八月,崔老师被调到金厂镇中心校任教。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面前。他接的这个六年级毕业班是全校最淘气的班级。只要校园里一有情况,就会有老师或学生告诉他:“你班学生又打架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仍然从容面对。通过了解,他掌握了班级情况,班级里大多数同学都遵守纪律,只有两个淘气包让人头疼。看来,必须从这里入手。那天下午放学后,崔老师还在教室里批改作文。忽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飞快地向教学楼跑来,原来是班级里最淘气的学生史会龙。崔老师急忙跑出教室。一脸土色的史会龙气喘吁吁地说:“老师,他们要打我。”崔老师一看,校门口站着十几个高大的中学生。一问情况才知道,史会龙经常和这些中学生在一起,史会龙借过他们10元钱,也吃过他们给的面包,可中学生们却向史会龙要45元钱,不给就要打他,史会龙吓得不敢回家。了解情况后,崔老师领着学生来到校门口,故意大声对那些中学生说:“你们来干什么?我认识你们学校的教务处主任,有事说事,不许打人。”他为史会龙付了45元钱,并要求中学生们以后不能再来打扰史会龙的学习。崔老师坚持送史会龙回家。一路上,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各自沉默无语。正是这无声言语,让他们懂得更多。从此,班级里多了几种声音“谁也不许再给老师找麻烦”“这周必须得到流动红旗”,史会龙成了班级里最支持老师工作的孩子,在他的带动下,另一名淘气学生也乖巧多了。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爬山,一起滑雪,一起踏青,无数个活动中,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2006年的教师节,对崔老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教师节。从长春来访的客人让他着实地享受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这位客人是他的学生赵传英。赵传英家有姊妹三人,当时赵家三个孩子都上学,一个已经考入高中,两个上小学,母亲一人供养三个孩子上学,经济上太艰难。最后,母亲决定让赵传英辍学。崔老师多次到她家做工作,给家长讲道理,最后,家长同意让赵传英返回学校上学。而今,赵传英已经参加工作,并且是一名优秀的工程设计师。像这样来看望崔老师的学生很多很多,每一次相见,都在崔老师的心里留下美好的烙印,都督促崔老师更加努力地工作。崔老师保留着一封发黄的信笺,这是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信的大致内容是:我是一名服刑人员,我的孩子在您的班里上课。自从我出事以后,孩子不愿说话,也不愿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我听她妈妈说这些日子,孩子开朗了许多,也喜欢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了。我知道您费了很多心,想法设法让她开朗起来,今后还得拜托您了!这发自肺腑的话,让崔老师感到幸福,也感到责任重大。   

  2010年,崔老师到龙头学校主持工作。他管理学校期间,把全校教师的工作重新安排,做到人尽其才,大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了胜任教育科研工作,他涉猎了大量关于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书籍,学习教育理论专著,认真做学习笔记。在管理实践中,他一边摸索一边总结,一边学习一边向老教师请教,并诚恳地请老师们给他提出批评意见。就这样,短短的几年里,他做到了管理有方。崔老师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建立和完善了教师办公、备课、上课、辅导、考试、阅卷等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经常举行“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教学案例分析”等教研活动;在老师业务进修上突出一个“勤”字,派出去学习,请进来讲课,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上升。在他的感召下,老师们形成了“讲奉献、讲团结”之风。李来梅老师退休后,继续到校工作15天,目的只有一个“我要把这几课给学生们讲完”。   

  崔老师既是一名管理人员,也是一名语文教师。今年暑假期间,学校搞校园建设,开学了,还有许多工程没有完工,他不仅要为学校的建设忙碌,还要保证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时候,他刚刚从运回小树的车上跳下来,就会有许多学生围拢过来问:“下节课上语文吗?”大多数学生爱上体育、音乐,还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学生爱上语文课,同学们都说,崔老师的课堂就是欢乐的海洋。   

  崔老师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来得很早,在校园内巡视后,就到班级给学生上早自习。日复一日,他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繁重的工作,却从没听到他说过累。   

  崔老师用自己的实干和关爱创造了奇迹,在平凡的岗位上收获了不平凡的成绩,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付出了十八年的青春,用十八年的心血培育了一朵朵未来之花,而今,他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用爱谱写教育的崭新篇章。   

版权归属:东昌区教育信息中心 吉ICP备07000858号
地 址: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民主路51-14号 邮政编码:134001 Email:admin@dcqjy.com
技术支持:长春首佳科技有限公司

吉公网安备 22050202000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