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首页  | 机构设置  | 队伍建设  | 督导动态  | 工作通知  | 督导评估  | 制度建设  | 法律法规  | 督导研究  | 文件讲话 |
关于学校减负工作的督导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东昌区教育局      更新时间:2014-09-25

关于学校减负工作的督导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项规定》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的有关要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根据东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安排,我们依据东昌区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和《东昌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暂行规定》等文件的指示精神,五月份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全体责任督学到责任区学校就学校减负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各责任督学采用听、看、问、馈等方法进行。即:听取学校领导汇报;看四表即总课表、日课表、任课表、体育活动表以及学校领导平时的听课笔记及教师的上课、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等;问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减负暂行规定》和减负工作的了解情况;检查之后责任督学把督查的情况向学校领导反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校落实减负工作的情况

(一)领导重视, 强化共识,构建减负机制

各学校能认真学习我区制定的《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东昌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暂行规定》、《东昌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十项规定》等文件,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减负工作计划与具体措施,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层层签定了落实减负工作的责任书,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放在工作的重要日程来抓,共同营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不少校长认为减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必须加以研究和解决,要以党的十八大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形成减负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各学校注重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每学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规条例,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提高认识,增强“减负”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减负工作提升到师德层面上,为“减负增效”工作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还把落实减负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评价方式、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等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探索到了一些科学、创新、讲实效的优秀做法。大多数学校能将减负工作纳入教师常规考核范畴,与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挂钩,和业绩考核挂钩,逐步建立减负增效的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机制。

(二)加强管理,源头切入,落实减负”工作

减负的源头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从根本上减负就得将课业负担减轻。各校从加强教学管理入手,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学生课业量。从检查的四表情况看,各学校的授课表能按省课时计划规定开齐学科、开足课时,控制周课时总量。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无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情况;无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等现象。能严格执行作息制度,按照教育局统一下发的作息时间表行车,每天学生在校上课时间不超过6小时,保证寒暑假和国家法定假日学生完整休假。

各校能注意关注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均建立具体详细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全体任课教师都能积极执行上级“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科学合理地布置不同学科的作业,注意内容、形式与量度的安排。例如:二实验小学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本着趣味性、层次性、创新性、实践性的原则,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胜利小学严抓作业的布置,坚决按局里提出的“五留四不留”的要求去做。即:留层次性作业,留自主性作业,留实践性作业,留创编性作业,留养成性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不留节日作业,不留机械重复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三实验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如:画家乡,写句子;画图案,估面积;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另外学校还以节假日为契机,抽查学生返校后的单科作业量,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和总量,并把学生课业负担问卷调查情况在学校网站公示,有效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外国语学校领导注意辅导教师布置综合性,实践性作业,促进能力发展性作业,开展精品作业展览评比,为教师间相互学习搭建平台佟江小学节假日中,教导处和少先队联手统一布置作业:摄影,留下精彩瞬间;为家中长辈老人做一件事,表达孝心;观察家乡的风景,记录家乡的变化等。靖宇小学注重不同学科特色作业的设计,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写、绘画、创编搜集、整理、拍照、种植、养殖等。学生优秀作业在教学开放日进行展示。新岭小学把减负工作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日程,周工作重点突出“减负”,在巡课、视导中落实“减负”。

大多数学校能较好地控制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考试次数,控制学科单元测验。做到不组织学生订购教辅材料,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类竞赛。

在“减负”工作过程中,全区各校都能定期在学生、家长中进行减负问卷调查,并对问卷情况进行梳理,形成减负分析报告,并对减负情况进行公示,从源头抓起,扎实落实了减负工作。

(三)聚焦课堂,优化手段,以增效来落实减负

许多校长、教师认识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并不意味着降低教学质量,而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减负增效并不矛盾,把减负工作重心下移,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益,努力实现增效,才是实现减负的根本途径。

各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区内名师引领、校际间联片教研、校本教研、科研、课堂教学评优、会诊等活动途径,鼓励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努力消灭弱课废课,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辅导与帮助,许多学校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制定学生分层辅导计划,注意因人而教,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努力做到“减负增效”。更突出的是学校极大限度地为教学增添教学仪器、设备、教具,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条件保障。例如:一实验小学、金厂中心校、江东中心校、育新小学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数字化教学一体机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全区班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学校由原来的四所增加到八所,并联入互联网,实现了“班班通”,切实为课堂的教学增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广泛宣传,家校联动,共同形成减负合力

各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或开放周,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取得家长对减负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部分学校请家长对学校减负工作进行监督,校长亲自向家长解读上级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使家长明确其减负”工作中的意义,同时,教师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指导家长科学有序地安排子女假期生活,引导子女参加丰富多彩的假期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育家长不要盲目让子女参加社会上各种补课班辅导,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要在保证子女健康成长、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同时还定期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动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二、当前“减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发现从对学科作业的布置、批改情况进行的抽查以及学生调查结果中表明,部分学校中的个别教师对课外作业的布置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作业内容和形式还比较单一,作业量有时过大;二是法定假日有给学生留作业的现象;三是个别教师对学生家庭作业有时缺少检查批改。

三、进一步做好“减负”工作的几点建议

减负工作是教育系统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贯彻国家《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和《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的十项要求》,做到减负不减质,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坚持不懈努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减负工作责任

学校是减负工作的主阵地,校长是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校要研究构建减负工作自我约束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善于总结、宣传与推广本校教师轻负担、高质量的典型经验,弘扬减负工作身体力行、成效卓著的先进教师的工作事迹,形成良好的减负氛围。学校校长和教师要聚焦课堂教学,研究减负增效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德与教学水平

减负工作中要注意调动教师积极性,不能因减负使教师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放松教师自身的责任,而要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积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对教师而言,光从量的控制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容易的,难的是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减轻学生负担,这就要求教师们遵循课改理念,执行教学常规,养成研思习惯,提倡集体备课,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三)建立减负督查机制,提高减负督查实效。

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学校减负督查机制,采取明查暗访、随机督查、日常监督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减负”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减负既要靠行政命令,更要靠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有效教学,鼓励校长创造性的管理,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按教育规律指导教学,还要靠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形成良好的氛围。只有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取得减负工作的实效。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形成减负分析报告,对减负情况进行公示,查找阻碍课业负担的原因,进行整改。

 

东昌区教育督导室

2014年6月27日

© 2011-2020 版权所有 东昌区教育督导室
联系电话:0435-3652180 地 址:通化市江畅路269号 邮 编:13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