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首页  | 机构设置  | 队伍建设  | 督导动态  | 工作通知  | 督导评估  | 制度建设  | 法律法规  | 督导研究  | 文件讲话 |
实施发展性评价 促进学校新发展
文章来源:东昌区教育局      更新时间:2009-09-24

实施发展性评价  促进学校新发展

 

学校评价改革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的督导实践工作,使我们感到单凭指定性评价指标评价一所学校不切合学校实际,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公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不利于学校发展特色;其二,不利于调动学校积极性(凡事出了力、费了时,却从其评价中得不到认可);其三,不利于公正评价;其四,不利于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各校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不同,一把尺子论长短,显然是不公平。只有不断创造新的评价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育发展。为此,东昌区督导室在“十五”期间,开展了新的评价体系的课题研究,即“发展性评价”。

一、制定发展性目标

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发展性目标和发展性评价。要搞好发展性评价,首先必须制定好发展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包括指定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指定性目标是各校按上级行政部门的要求,每年必须完成的目标。发展性目标是在督导室的指导下,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制定的体现学校发展的目标。

(一)确定原则

为做好发展性目标制定工作,我们首先经过反复探讨、论证,确定了“三性”原则。

1、客观性。即所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客观的实际,符合本校的实际。

2、特色性。即所制定的目标必须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

3、高度性。即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有一定高度,要符合“翘脚摘桃子”的原则,不需努力就可达到的目标无丝毫意义,绝不允许出现。

(二)培训骨干

为使各校所制定的发展性目标符合“三性”原则,确保目标的高质量,我们分期分批对各校一把手、教学校长、德育校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发展性目标制定的原则和内容。通过培训使大家对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意义更加明确,明确了如何制定发展性目标,本着怎样的原则去制定。一把手校长再同班子成员共同商讨本校的发展目标。通过培训为各校制定好发展性目标指明了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制定目标

各校在制定每一项目标时,必须结合实际,所制定的目标既要能实现,又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各校制定的目标如不合乎要求,必须重新制定,一次不行二次,直到合乎要求为止。各校通过培训,围绕以上要求认真制定其目标。对此我室人员与各事业单位领导共同把关,各负其责,确保目标的高质量。

(四)审查目标

各校将制定的发展性目标送至督导室,我室人员按照每人所负责的部分逐条逐项进行认真审查,对符合要求的表示认可,对不符合要求的,轻者以书面形式提出指导性建议,令其修改;重者,将其有关人员召至督导室,我室人员面对面与其指导,令其重新制定目标。如:有一所学校,资金充足,可在德育目标中定为投资仅1000元;有一所学校历届区田径运动会成绩均为前6名,可该校却定为“进名次”的目标;有一所学校,在安全工作中将“封闭大门”也列为目标。针对类似这些不符合“三性”原则的目标,全部退回,令其重新制定,直至符合“三性”原则,得到大家认可为止。

(五)落实责任

各校所制定的发展性目标全部内容得到我室认可后,我室将其上报教育局,教育局审查后,若无问题,便与各校签定“发展性目标管理责任书”。

二、实施发展性目标

学校是发展性目标制定的主体,也是发展性目标实施的主体。发展性目标实施的好坏,学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使各校更好地实施好发展性目标,更好地完成发展性目标,做为监督、指导部门的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蹲点包校

将督学人员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包几所学校,下到基层各学校进行蹲点。帮助、指导、督促学校各项发展性目标的实施。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建议,及时帮助解决,使其顺利实施。

(二)调查研究

每学期督导人员分组对所负责学校进行发展性目标实施情况的调研,调研次数视其情况而定,但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的调研。并要求每位督导人员对各校的发展性目标实施必须做到逐字逐句,逐条逐项地对号入座,对已完成 的,要给予肯定;对尚未完成的,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出希望,要求如期完成;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解决;对问题较大的,难以解决的,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希望及时得到解决,以确保发展性目标的顺利实施。如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由于受地域限制,微机不能联网,有的学校由于资金问题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调研后我们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有的现已解决,有的正在解决之中。

(三)反馈信息

通过蹲点包校和调研,对各校发展性目标的实施情况,在我们创办的《东昌督导简讯》上或通过其它形式及时予以反馈。这样不仅使各校对本校发展性目标实施情况更加了解,更加重视,而且对各校的发展性目标实施情况一目了然,达到激励督促的作用。

三、评价发展性目标

评价发展性目标的方法分为自评和他评,自评与指定性目标评价方式相同。每学年即将结束时,学校对自己的实施情况逐条进行反思,然后写出自评报告并交至督导室,督导室作为其评价的参考。他评是督导人员通过随查和年终评估后,对各校的每项发展性目标进行赋分,根据赋分多少评出综合奖、层次奖、单项奖,并予以表彰奖励。

四、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启示

“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会多一些好学生;多一把尺子评价教师,就会多一些好教师;多一把尺子评价学校,就会多一些好学校。”这是中国教育发展性评价专家赵希斌教授的至理名言。这一理论承认学校的客观差异性和主观差异性,反对一刀切。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并不注重原有什么,而注重改变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发展的幅度大小。我们认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再一味地采用指定性评价去评估一所学校的优劣,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碍于学校的个性发展。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一)利于调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

由于发展性评价体系不重原来怎么样,而重发展怎么样,发展面大小,发展的幅度大小,重在自身发展,自己同自己比。这样不仅使一些客观条件好的学校工作起来有积极性,而且极大地调动了那些过去被视为“落后”的学校的积极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发展。自己发展的出色,同样可以被评为好学校。

(二)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实施发展性评价体系,各校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发展适合自己的特色,而且只要是切合实际,特色越多越好,越特越好。实施发展性评价,各校特色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地发展壮大起来,如今不仅各校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有的学校拥有几项特色,如乒乓球定点校、少年税校、少年警校等。

(三)利于学校的全面发展。

实施发展性目标评价体系,并非丢了西瓜捡芝麻,并非顾此失彼,而是指定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两箭齐发、齐头并进、各得其所。无论是蹲点包校、调研,还是年终评估都既看指定性目标又看发展性目标,二者同时评估,同时赋分,最后既看指定性目标完成情况又看发展性目标完成情况,更看综合完成情况。这样既体现了“多把尺子”评价学校的个性发展,又体现了“一把尺子”评价学校的全面发展。

© 2011-2020 版权所有 东昌区教育督导室
联系电话:0435-3652180 地 址:通化市江畅路269号 邮 编:134001